用工荒背景下的老年人力资源开发

点击数:861 | 发布时间:2025-05-20 | 来源:www.bs869.com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6-8937(2011)22-0048-02

    1 “用工荒”概念

    伴随经济的进步,个别区域、个别行业出现技术工人的供给,难以满足需要的现象,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之为“民工荒”,它的主动者是指劳动力,本文觉得,缺工的主体是企业和组织,概念为“用工荒”更为适合。“用工荒”是指城市经济需要的劳动力常见高于工人想和可以提供的劳动力数目,即劳动力提供出现短缺。

    2 “用工荒”主要发生区域、行业及程度

    ①“用工荒”主要发生的区域。“用工荒”主要出目前沿海区域经济进步相对较快的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区域,另外,中部一些欠发达区域也不小程度出现了“用工荒”。

    ②主要紧缺的劳动力类型。从各大人力市场的招工状况和对企业的访谈状况来看,现在企业缺少的工种主要集中在一线生产线上,一些体力活和一些需要专业技术较强的工种。

    ③缺少的劳动力紧急程度。就广州来看,专家初步估计,广州劳动力市场至少欠缺 15 万民工,若加上早前东莞20万及深圳约80万的民工缺口统计,珠三角的劳动力需要缺口随时超越百万人。

    3 “用工荒”产生是什么原因

    ①开源。伴随三农政策的深入,农商品价格上涨,农民耕种土地,国家不但免税而且还给予补贴,另外,外商投资方向渐渐先农村偏移,乡镇企业、外资企业落户乡镇增多,在农村生活的农民,在农忙结束的闲时,也可以就地获得一些兼职的务工机会,而且依据调查,东部区域在乡镇务工的农民,所获收入并不比在城市中低。

    ②节流。迅速的经济进步造就了城市高昂的房价、租金、儿女教育等生活本钱,促进他们回到消费水平较低的农村。

    ③体制。中国的国情也影响着外出务工的农民。虽然2011年推出了农村养老保险,但面对中国庞大的农村人口,主要的养老模式,还是靠传统的儿女供养。大多数农村老人,习惯了农村的生活模式,到了城市,新的环境,新的生活习性,让他们感到不适用,所以当务工职员的爸爸妈妈年长,需要人照顾,原本在城市务工的劳动力,也会由于照顾老人的需要而回到农村。

    4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定义界定

    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与研究便捷,剖析中国老年人口问题时,本文将60岁作为中国老年年龄的界线。

    5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背景

    中国不只面临迅速增长的人口给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巨大重压,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进步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包含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对劳动力资源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产业结构、技术进步等的影响,或对伦理、道德及对家庭、精神文明建设等等方面的影响。面对这样强大的挑战,可以从不少角度,诸如社会保障、生育政策、产业结构等角度采取不一样的手段来应付,而本论文主要从合理配置和借助劳动力资源,开发借助老年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研究怎么样应付老龄化的挑战。

    与其他己经成为老年型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经历相比,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备两个突出的特征:一是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二是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进步水平而提前出现。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正在飞速地老化,年龄结构正在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

    愈加严峻的人口老龄化,使得国内的劳动力从“无限供给”转向“有限剩余”,对国内的产业结构和角逐优势产生了非常大的威胁,并且预计在2030年~2050年劳动力供给进入最严峻的时期。因此在这个关键时刻,开发借助巨大储备的老年劳动力资源,是解决劳动力供给和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两全其美的对策。应该通过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开发和借助,把国内老龄人口重压转化为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力资源动力。

    6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意义

    随着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借助的迫切性己渗透到社会进步的很多方面,有研究表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国民经济健康进步的“润滑液”;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减震器”;是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的“粘合剂”;是进行组织管理的“稳压器”。早在2002年的联合国世界老龄大会上,就已经提出老年人不应该是社会的包袱,应该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要紧财富。

    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同人口数目的增长一样,会给整个社会经济进步带来巨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远比人口数目的增长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要复杂得多。依据人的生命周期理论,伴随人的生命延续,当步入老年将来,体力、智商等均会趋于衰退,劳动参与的能力也就伴随衰退。对于某总体人口而言,当该总体人口进入老年型,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时候,劳动参与的能力减弱,致使劳动参与率的减少,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从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进步。

    另外,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在存在着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实质上更多的体现于大学生自己就业力不足,没办法满足用人单位需要;老年人力资源的再启用,不但没导致跟大学生“抢饭碗”的现象,反而从一定量上,可以帮助新入行的年轻劳动力尽快适应职位需要,提升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社会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

    从社会进步角度看,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是应付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渠道,大家需要正视其重要程度、需要性和紧迫性,将蕴藏在老年人身上的生命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转化为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力量,推进全方位建设小康社会。

    7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优势

    ①经验技能的优势。老年人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高瞻远瞩,具备独特的技术专长和非常高的学术造诣,作为新进入工作职位的新一代劳动者,需要很多汲取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融会贯通才能有所革新。

    ②资历声望的优势。多年的磨砺使得老年人都有肯定的营业额和德才,凭借这类,他们具备青年没的资历和声望。老年人因资历深而成熟,因成熟而声望高,老年人在群众中拥有非常高的声望,是青年所没办法替代的。

    ③关系和资源优势。老年人经过一生的积累,到晚年形成了广泛的人际关系和可资借助的人脉关系,是一种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使得老年人做事比青年更能在社会上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支持。老年人可以借助自己丰富的社会关系资源从事多种社会工作,使“余热”生辉;也可以对青年的工作加以指导,提升青年的工作效率。

    8 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方向

    ①教育和文化服务。离退休的老年教授、教师,亦可以通过参加类似“中国老教授”协会、培训学院之类的研究、教育机构,把我们的毕生所学,用到自己新的职位,把常识财富第三释放。

    ②顾问和咨询服务。各行各业的专家、技术职员离退休后,仍可以从事调查研究活动,或成为各级政府部门的顾问。这类老年人成立离退休专家顾问团,有组织地承担决策、技术咨询、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论证、学术交流等工作,或直接由政府或有关单位聘请,担任行政、行业等方面的监督顾问或监督员,参与有关工作。

    ③兴办经济实体。老年经济实体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以老年人组织并以老年人为主体。实体一旦形成,可容纳很多的健康老年人劳动力,大大有益于开发各行各业的老年人才。兴办老年经济实体,老年人的收入有所增加,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使从业老人在家庭地位和地位上都有所改变,有所提升,不致被视为“包袱”,这使老年人心理上得到肯定的满足。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国家人事网(https://www.zbxggc.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国家人事网微博

  • 国家人事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